上海市在2025年的重大工程计划中安排了186项正式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到24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项目涵盖了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项目的进展情况:
1. 科技产业项目: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年内建成,致力于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战略和智力支撑。
美的集团第二总部: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致力于打造一座240m×240m超尺度“漂浮于森林之上的科技之城”。
2. 基础设施项目:
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和18号线二期:预计年内建成,将极大提升上海市的交通便捷性。
上海东站:项目于2023年3月开工,预计2027年7月1日开通运营,将形成集航空、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预计2027年基本建成,预计可满足2030年浦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的需求。
3. 社会民生项目:
龙华医院航头院区二期:计划新增床位450张,预计2028年9月建成,将进一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奉贤校区扩建工程:位于奉贤区庄行镇,计划于2027年9月建成,将提升学院办学资源总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4. 生态保护项目:
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设计年通过能力140万标准箱,将原来有污染的原油码头提升为绿色、低碳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计划于2025年全面开工。
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还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展示了上海在科技、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方面的综合实力。探秘上海工程信息:科技与城市的交响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演绎着科技与城市的交响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工程信息的精彩世界,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

一、智慧工地:科技赋能建筑新篇章
走在上海的街头,你是否曾注意到那些忙碌的建筑工地?如今,这些工地正逐渐被智慧工地所取代。智慧工地,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工地进行智能化管理。

据2025年3月19日的报道,上海、山东、北京等地正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强化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管理的深度融合。上海市已印发智慧工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市级智慧工地统一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集成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市—区—项目智慧工地数据平台的建设,支撑智慧工地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想象未来的建筑工地,将不再是尘土飞扬、噪音扰民的景象。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工人师傅们戴着智能头盔,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你可以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巡逻,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监控;你还可以看到智能机器人协助工人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二、信息技术助力城市升级
除了智慧工地,信息技术在上海城市的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资源。该专业注重电子和信息工程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用技能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2025年4月23日的报道显示,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工程信息技术系开展了沉浸式劳动教育,让学生们走出课堂,深入农业基地与生态园区,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这种教育模式,正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现。
三、企业风采:信息技术产业的生力军
在上海,有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企业,它们是这座城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以上海为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等。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服务,助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再以上海飞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主营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司服务领域涵盖信息科技、网络科技、计算机、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四、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
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正为这座城市输送着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
以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在2023年的研究生招生中开设了多个专业,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这些专业涵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多个方向,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展望未来:信息技术引领城市新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将更加美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都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上海这座城市的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