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民法典的规定,婚后父母出资买房的财产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明确的赠与合同,该不动产通常被视为只对出资人子女一方的赠与,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2. 婚后双方父母共同出资:
如果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该不动产可以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3.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产权登记在另一方名下: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证据证明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夫妻双方,否则通常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4.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产权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
如果父母出资购房,产权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该房屋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5.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综合考虑购房款来源、双方对房产的贡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等因素。通常情况下,夫妻共同财产会按照每人50%的份额进行分割,但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可能会因具体案件的情况有所不同,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详细的法律意见。最近有个事儿在朋友圈里闹得沸沸扬扬的,那就是关于最新民法典婚后父母出资买房的问题。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大,毕竟涉及到钱,谁不关心呢?那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一、热点事件:父亲借2400万买房,儿媳离婚分走1500万
最近,上海发生了一起让人哭笑不得的房产纠纷。刘某给儿子小刘转账2400万全款在上海市购买了一所房产,用于结婚。次年1月小刘就与妻子张某登记结婚,结婚不到仨月,4月5日两人就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时小刘自愿签订了《离婚协议书》,约定上海这所房产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离婚后房子归小刘,而妻子张某能得到1500万补偿款。
儿子离婚3年后,刘某将儿子小刘和前儿媳张某告上法庭,要求偿还借款本金1980万元和相应利息。张某这才得知小刘买房时曾经给父亲打下欠条。但她声称欠条是小刘婚前所签,与自己无关,拒绝偿还。法院经审理,上海的房产虽然购买于婚前,但购买时间与小刘、张某二人的结婚时间非常接近。并且小刘与张某婚姻存续时间不到3个月,但离婚协议中要求小刘向张某所负的义务明显高于一般离婚协议,不能排除其二人存在借助离婚协议损害刘某利益的情形。张某应承担共同还款责任,以1500万元为限。
这事儿一出,网友们纷纷热议,有人觉得张某太自私,有人觉得刘某太过于信任儿子,也有人觉得这事儿反映出我国民法典在婚后父母出资买房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完善。
二、民法典婚后父母出资买房,如何界定归属

其实,关于婚后父母出资买房的问题,我国民法典已经有了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和第1063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的财产,除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以外,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可以通过协议分割共同财产,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情况作出判决。
那么,具体到婚后父母出资买房,如何界定归属呢?
1. 一方父母全额出资

如果婚后父母全额出资购房,且赠与合同明确约定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那么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如果没有明确约定,房屋无论是否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都可判决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
2. 双方父母均有出资

如果婚后双方父母均有出资,那么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需要根据个案情况分别处理。例如,一方父母出资20%,另一方父母出资80%,原则上房屋归出资较多的一方,但补偿金额会根据婚姻状况、共同生活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3. 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如何分割
虽然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但同居当事人的财产权利应得到保障。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但在共同出资购置财产或共同生产经营投资导致财产无法区分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情况、有无共同子女、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进行分割。
三、父母出资买房,子女离婚时如何分割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父母出资买房,子女离婚时如何分割,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父母出资购房时,子女尚未结婚
如果父母出资购房时,子女尚未结婚,那么房屋属于子女个人财产,离婚时无需分割。
2. 父母出资购房时,子女已结婚
如果父母出资购房时,子女已结婚,那么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分割。
3. 父母出资购房时,子女已离婚
如果父母出资购房时,子女已离婚,那么房屋属于离婚后的子女个人财产,无需分割。
四、
关于婚后父母出资买房的问题,我国民法典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在类似事件中受到损失。